首页
>政务公开>服务资讯>政策解读

《盐源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 2024- 01- 23 08: 47浏览次数:


一、《规划》出台的背景

盐源地处南北地震带中南段,境内分布盐源断裂带、丽江断裂带、丽江—小金河断裂带、金河—菁河断裂带、宁蒗断裂带、棉桠断裂带和下甲米断裂带等多条断裂带,南北断裂带的地震活动以强度大、频度高而著称,金河—菁河断裂带等活动断裂从盐源通过,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盐源弧形断裂带的中段(前弧)为盐源断裂,位于盐源盆地南侧(地理坐标为北纬27.4327,东经101.5238),是全国少有的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和地震灾害高发频发地区,全州震情形势严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较高的潜在地震灾害风险。面对复杂而又严峻的震情形势,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全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

编制和实施《盐源县“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防震减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凉山州“十四五”防震减灾规划》和《盐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努力实施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提高全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的重大举措。

二、《规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和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防治、应急管理、安全发展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州委八届历次全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大力推进新时代盐源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以建立高效科学地震灾害风险防治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凉山的重大胜利提供地震安全保障服务。

《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以监测智能、防治精细、服务高效、科技先进、管理科学为标志的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体系,监测预报预警、灾害风险防治、公共服务和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地震基本业务效能大幅提升,精密智控的地震灾害风险防治格局基本建立。全州防震减灾工作的整体能力全面提高,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力,地震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明显减轻。

三、《规划》的重点任务

《规划》围绕发展目标,部署5个方面10个主要任务。一是构建数智化监测预报预警体系。通过加强监测管理、提升预报能力、完善预警服务等方面的任务,提升州内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二是构建全流程震灾风险防治体系。从摸清地震灾害风险底数、构建震灾风险防治体系、聚焦服务重大发展战略等3方面谋划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成果应用,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城市规划建设主动避让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地震安全服务。三是完善一体化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完善地震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地震应急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地震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抗震救灾指挥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地震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四是构建全链条公共服务体系。涵盖构建分级分类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民众防震减灾素质等内容。多方位提高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成效,建设集约高效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常态减灾服务体系和非常态救灾服务体系。五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包括完善整体协同的工作格局、强化完备高效的法治保障、建立系统有力的标准支撑。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运行规则和工作制度,健全防震减灾法制支撑,健全科技与标准互动发展的机制,全面提升现代社会治理格局。

四、《规划》的重点工程

《规划》结合主要任务,提出5大类10个项目重点工程。一是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建成27个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台站,形成点面结合的国家、省、市县的综合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

二是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工程。水库地震监测体系建设大力推广防震减灾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建立示范点4个,地震监测前兆台网建设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建立示范点1 个。三是地震灾害预防能力强化工程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工程新增州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个。应急避难场所与直升机停机坪建设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路线线指示标示牌)和直升机停机坪建设,新增标准化应急避难场所或直升机停机坪5个。四是防震减灾保障建设。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保障建立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平台,增加宣传教育设备器材,编印防震减灾科普及法制宣传资料。防震减灾业务培训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举办10期专题讨论或业务培训,选派业务骨干参加省级以上高端专业培训10期,开展防震减灾“三网一员”专题培训5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为专业救援队伍配置小型、轻便、机动性能强的救援和保障装备,配备必要的装备及设施;为现场工作队配备地震现场工作专用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培训加强地震现场工作队、应急管理人员、专业救援队和志愿者的日常培训和演练,每年开展3次应急救援技能培训。五是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建设工程。地震灾情速报PDA系统建,整合网络、整合资源,配备卫星电话、无线电话等州县市应急指挥通信保障体系,建立地震灾情速报PDA系统效能;建立省、州、县“三级合一”地震灾情速报及地震应急群呼系统。

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协同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评估制度5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推进重点任务和工程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目标完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